

生物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新疗法

生物治疗不会采用化学手段,而是以生物手段为基础,包括DNA、细胞和蛋白质,或使用抗体来阻断异位性皮炎的炎症反应。
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生物疗法作用机制
异位性湿疹或者说异位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源于皮肤对各种因素(比如渗入皮肤的物质)产生的异常反应。这种炎症是多种分子连锁反应的结果,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它们是触发和维持炎症状态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阻断参与上述连锁反应的一种或多种分子,打破炎症的产生机制。
通过注射特定抗体(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止身体产生过多的促炎性白细胞介素。这些抗体能够阻断特定的白细胞介素的受体,从而抑制其生成,打断导致炎症的连锁反应。
目前是否存在可以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生物疗法?
第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杜匹鲁单抗)已在欧洲获得上市许可,用于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均未能缓解的中度至重度异位性皮炎。这种药物采用皮下注射的形式,每15天注射一次,疗程持续数个月。
此外还有许多别的抗体和小分子药物正在处于研发阶段。
生物疗法适用于哪些患者?
如果皮质类固醇(可的松药膏)等局部外用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以及其他全身性疗法(如环孢素或甲氨蝶呤)均无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那就可以采用生物治疗手段。因此,这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异位性皮炎(SCORAD评分大于40)。
只有医院医生才能开特殊处方让患者接受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对异位性皮炎是否有效?
单克隆抗体专门针对促炎连锁反应中的白细胞介素,这种治疗与其他用于异位性皮炎的新疗法为治疗失败且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莫大的希望。在为了获得上市许可而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这种疗法的疗效得到了证实。
不过请注意,异位性皮炎无法根治。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治疗缓解症状,但是无法解决根本的病因。
生物治疗的副作用
在为了获得上市许可而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对于生物治疗药物的分子基本上耐受良好。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完全避免产生目前已知的可能副作用。就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而言,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结膜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液成分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对接受生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医疗监测,以根据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